
日前,我国发布首批中瑞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名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MK.COM入选。
2021年4月,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与瑞士乔治费歇尔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瑞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目前发布的首批中瑞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名单中,北京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16所本科高校,探索开展本科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K.COM、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0所高职院校和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开展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同时,依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MK.COM等院校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中心和认证培训中心建设。
该项目旨在落实好第四次中瑞教育政策对话有关共识,将瑞士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引入我国,借鉴国际“双元制”教育经验,开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创新技术示范中心、标准技术应用中心,聚焦数控技术、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工业软件、质量检测、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引入瑞士产业合作机构、跨企业培训中心、职业院校等优质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要。同时,双方共同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认证考评体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课题研究和就业服务等建设任务。
按照“达标一个、建成一个、示范一批”的总体要求,预期经过3—5年的建设,建成一批中瑞智能制造创新实践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提高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