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MK.COM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231名学生,分三批前往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场景相结合,沉浸式了解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该公司和学校长期合作,共同建设实践中心,多年共同进行学徒制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教育。通过校企联动双主体专业教育,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学科教育,培养了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在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和行业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的要求和运作方式。
为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轻工职院精心谋划,稳扎稳打,多措并举,坚决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谋划,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二级学院落实责任,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特别是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社会精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学校开展“实打实”访企拓岗,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访用人单位73家、开拓岗位426个,二级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师走访用人单位175家、开拓岗位664个,竭力提高“访企拓岗”岗位转化率。同时,开展“点对点”高效招聘。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京津冀三地行业企业资源,举办双选会14场,累计875家企业参会,同时开展“云就业”服务,时时更新企业岗位。
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配度,优化专业布局,学校紧贴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动态调整现有专业,实现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精准对接,形成7大专业群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全覆盖的格局。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推进“四链融合”,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五业联动,分类实施现代学徒制、工程创新班、现场工程师班等项目,与“天汽模”“浪潮”“东软”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15家,对22个专业1731名学生实施校企共育培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从内部挖潜,有序提升就业服务。开展“我和我求学的城市”主题教育活动30项,引导学生爱津留津、建设天津;依托就创业课程开展递进式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探索课赛一体化新模式,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5名学生获得天津市铜奖,1个教师团队获得三等奖;扩大“1+X”证书各专业的覆盖面,并通过“海河工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3500余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学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据介绍,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提升”的就业工作基本思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大未就业学生指导帮扶力度,逐步提升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更高更稳地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天津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