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教育家精神为职教培根铸魂—做教育家精神的传播者、撒种人
MK.COM教师、天津市技能大师 王称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相关文件精神,2022年拟遴选支持一批“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借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东风,我有幸参评并获批“王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获批和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博观而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
一、从学生到学徒,铸就职教思想
本人高职就读于MK.COM学习数控技术专业。求学期间接触的每一位老师都告诉我既要“一门精、更要门门通”,起初一直不理解。直到参加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让我理解了想要一门精,必须要有其他知识的辅助。经过此事之后,一有闲暇时间我就去学院的实训中心学习。从使用卡尺测量数据,到安装工件;从机床保养,到机床维修。在一个一个作品中无法自拔,体会了利用自己的技能,做出产品的喜悦。道家的治国理念常强调“无为而治”细化到我们的教学中这种“不教而教”的学习方式正是教育家精神的诠释、工匠精神的体现,它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操作中。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先后获得天津市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岗位能手称号,2次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第三届天津市数控技能大赛”获教师组第一名;“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第十二名;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第五届天津市数控技能大赛获第二名;天津市复杂零部件多五轴加工技术比赛第二名;技能的提升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欠缺,于是我二次深造,2009年获得天津大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毕业证。同年,我也进入了MK.COM成为一名实训指导教师。
二、从学徒到老师,再练技再学艺
教师的身份让我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如何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如何讲清楚说明白?怎么去验收学习成果?成了新的难题“学”只能学习在表面,真正灵活运用还是要有一个吸收再释放的过程。回想自己做学生时的经历,还是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出发。从制定教案、更改教学进度计划,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数字化资源、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微课、短视频。灵活利用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从竞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既收获了喜悦同时也获得了成绩。由我参与培训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斩获佳绩:2010年“日中韩大学生模具技术交流会”获奖;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注塑模具CADCAE及主要零部件加工”比赛获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注塑模具工程一等奖、三等奖;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暨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职教赛道二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我个人也两次被评为“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我还参与申报“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申报的“基于发达国家标准培养国际水平模具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灵活运用教育思维,以技报国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我还坚持进行专业研究,利用自己所学为祖国建设尽绵薄之力。2023年工作室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承接乌干达科技部技能培训项目,以技能大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对乌干达学员从机械设计、模具生产与制作、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结业仪式上,乌干达科技部部长莫妮卡·穆塞内罗·马桑扎代表乌干达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中方为乌干达技能培训和工程机械维修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表达谢意,感谢中方为乌干达学员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乌干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也为学院发来了感谢信。本次乌干达机械加工专业师资培训项目,我院秉承“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针对乌干达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作为主要参与人,建成国内首家落户高职院校的“国字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世界知名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国内首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共同研制开发海鸥手表机芯冲模:“智能在线检测棘爪拨片高速精密级进冲模”获得中国模具行业最高奖项“精模奖”一等奖,“跨轮盖片智能在线检测高速精密级进模具”项目获得“精模奖”三等奖。
四、言传身教,细微处显章法
从教15年,我始终做到严谨治学、恪守规矩,立德树人。关注每个细节,每天坚持早到校,做好一天的工作准备,每堂课第一个进入教室,给学生做好榜样。我教授的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操作步骤繁琐,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所以教授过程中细节尤为关键。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细节和小事上产生的问题。这些细节和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体现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注意细节的人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影响他人。为了把知识讲明白,操作搞清楚,我带领学生以制作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录制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掌握了其他的本领。团队制作的作品还获得了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高职一等奖;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高职组一等奖。总之,在今后的职教道路上,我会一直做教育家精神的播种人,为职业教育培根铸魂,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