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唐英伟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未来栋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事业的突出位置。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成为“大先生”,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系列论述不断完善。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应把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当作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与光荣使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信念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其实这正是从价值层面探讨教育家的精神品质,这种价值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情怀,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就是广大教师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应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职业理想,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基础、良好人文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加强师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思政课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注重专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拥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特别注重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思政课教师应保持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敏锐感知,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其次,提升教学技能与创新能力。教学技能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应注重提升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动沟通能力等,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再者,关注学生需求与反馈。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引领社会风尚以及传承优秀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