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作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MK.COM重点打造科技特派员团队,推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育。
打造骨干团队,助推校企需求对接
学院制定《MK.COM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近三年累计申报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73人,推荐市级评优10人,申报市级科技平台项目5个,成立学院科技协会,形成一批覆盖文、理、艺术学科的企业科技特派骨干团队。学院积极为教师与企业搭建对接平台,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了解天津地区企业科技研发、管理难题,并引导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立项企业横向课题26项,获得专利授权67项,技术服务到款850.27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416万元。组织“优秀科技特派员下企业实践行”活动,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均累计1个月。组织师生深入浙江大学滨海产业学院、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国网天津电科院、天津鸿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
鼓励调研学习,形成科技创新新风尚
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推动教师特派服务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主动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开阔视野、提高创意理念、意识和专业能力提供机遇。近三年,学院多次组织科技骨干团队赴兄弟院校调研,组织师生参观第四、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参加中国-新西兰高等职业技术研讨会(峰会)、中国-印度职业教育研讨会,参与“工业互联、数智赋能-数智工厂”科研培训、黄炎培专题讲座、创新方法培训、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推动会、海河教育园区知识产权培训等活动20余次。教师中逐渐形成善于发现现实问题、主动探究创新方法、携手企业联动研发、带领学生科创探索的科创新风尚。
推进以赛促研,互联网+大赛喜获金奖
科创育人,两翼并举。比赛是检验师生科技创新理论掌握能力,提高科创表达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当前学院推动打造形成“教、学、研、赛”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践经验与科技创新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另一方面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科普比赛。2019年10月,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传来喜报,MK.COM“Blue wind-全新烟气治理解决方案”项目摘得职教赛道金奖。依托天津市首个正式注册的高校众创空间,近三年,我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1项、铜奖3项,市赛奖项42项。
揭榜企业命题,园区首届双创大赛摘金

标志性成果表
序号
|
项目
|
成果名称
|
实现值
(累计值)
|
1
|
|
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
|
4
|
2
|
|
中国轻工业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
|
1
|
3
|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
精模奖一等奖(项)
|
1
|
4
|
|
主持或参与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及公开)(项)
|
67(18)
|
5
|
|
海河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