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清廉家风 筑时代伟梦——纪检干部写给家人的廉政家书
我亲爱的家人:
展信如面。
现在的我经历淬炼与成长,成为了一名高校纪检干部,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同时,我也看到了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一批批干部纷纷倒下的惨痛教训。痛定思痛,反思教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家风败坏、祸起萧墙。此封家书谈谈我对家风的认识,望引起共鸣、防微杜渐。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的前提,齐家是治国的根基。党员干部作为党治国的中坚力量,在修身即管好自己的同时,需做好齐家这篇文章,严格要求配偶、子女,甚至家族人员,培育良好家风。
百年岁月征程,诉说着数不清的“家风正则家业兴”的故事。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出现在历史书中的名字,然而鲜为人知,但更足以传道的,是林则徐清正廉洁的家风故事。虽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从未借此谋过私利,于自身严格要求,对家人同样无私审慎。他为夫人书“当官不易”,并嘱托儿子“切不可仰仗为父之势力”。“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中”,一生的清廉唯谨,让“林青天”的称谓代代传颂。如有人追问林则徐清廉一生的因缘契机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从林则徐少年时,其父亲“不妄语一事,不妄取一钱”的故事里细细寻觅。好家风如璞玉,蕴藏着清正不染的通透,是世代传承的珍籍。
千载沧桑华夏史,亦承载着道不尽的“家风坏则家业败”的血泪。严嵩和严世藩父子的故事,至今依旧在历史书中涂抹不去。严嵩位居丞相,思的不是百姓疾苦,却热衷于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以巩固权欲;身处至高官位,想的不是国家社稷,却醉心于金钱贪腐、卖官鬻爵以填私囊。父不慈,何求子孝?严世藩,仰仗父亲权贵,骄奢淫逸,终落得被同仁弹劾,因罪被斩的境地。恶家风似毒瘤,侵蚀着家门子弟的筋骨,是毁门灭族的地狱。
好家风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当下,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已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已成为干部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成为防腐拒贪的无形“防火墙”。开展家风建设,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是事关民风社风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党风政风要事。树立良好家风,是当下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其实,好家风的树立无需多么丰厚的物质基础,一生清贫的张富清,战时冲锋陷阵,战后深藏功名,现在依旧为贫困山区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他用身体力行告诉子女,什么叫大爱为公、什么叫不计功名;好家风的树立也不是高知分子的专权,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孩子,在勤奋、质朴、坚韧的家风熏陶下,成长为栋梁之材,为国效力。反之,又有多少领导干部,疏于家风建设,个人欲壑难填,大搞权钱交易,家人“有样学样”,妻老幕后敛财,子女非法谋利。本该有着大好前程,却因败坏家风,声名狼藉,锒铛入狱。
好家风的树立需要身体力行,更需要言传身教。好家风,兴家;坏家风,败门。家风是家风,亦不仅仅是家风。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正。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我的家人们都能够深谙个中道理:立家、治家、兴家。也愿这种深深融入国人血脉、铭刻在国人心灵的精神力量,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凝聚起民族的精神与自信,搭筑起我们的伟大中国梦!
此致
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