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轻工轻E研学班的负责人李云梅教授带领研学班马思宁、赵慧老师受邀天津职业师范技术大学邀请在鲁班工坊建设能力提升国家级培训项目上做典型案例经验分享。
天津轻E研学班的前身是基于2018年鲁班工坊师资培训项目中推广EPIP的实践,依托鲁班工坊的建设深入学习并实践EPIP教学模式,在2022年天津市职业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成立EPIP研究小组进行专项研究,2023年6月在研究小组的基础上吸纳更多的老师,正式成立轻E研学班,致力于EPIP 的实践研究,重点分析如何改善我们的学习,指导教学改革,并逐渐形成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及建设模式。

作为轻E研学班的发起者,我院李云梅院长以《模式、学理、应用、推广-EPIP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案例分享,从EPIP与鲁班工坊、EPIP实践应用、EPIP实践成效、思考与展望4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经验分析,重点从宏观、达观两个层面去讲授EPIP和鲁班工坊渊源,以及如何利用EPIP教学模式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系统的讲解了专业建设如何落实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及在鲁班工坊建设及学校建设中基于EPIP所带来的成效,本次专题讲座获得了国培班学员及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参训老师认真聆听,会后学员反映这次一次印象深刻且收益匪浅的学习。

马思宁老师以《基于EPIP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为题进行经验分享,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主要从纳观、微观层面讲解如何进行EPIP的教学设计,源自对EPIP理论的研究,率先在埃及鲁班工坊建设EPIP化课程,从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为核心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并且通过知技点构建了EPIP课程与专业间的有效链接,顺应最新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依托最新的研究理论,向学员剖析了如何利用EPIP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如何利用EPIP教学模式改善我们的学习。

最后赵慧老师分享了EPIP在《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从EPIP理论的微观层面深入剖析了本课程构建的全过程,结合自主开发的双语教材,以斯特林发动机等工程项目为例,进行结构的简化、创新,最终形成符合数控技术专业标准、可实施的具体项目开展教学;还结合自身参与印度、埃及鲁班工坊的经历,从事科研、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工作,对应用EPIP后获得的收获进行了分享。在长达4个小时的专题学习中,我院轻E研学班将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平台上进行分享,参训老师积极性很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后续研学班将继续开展集中研讨,促进EPIP教学模式在轻工的土壤下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