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中非合作论坛第十六届高官会非方代表团到我院考察鲁班工坊建设情况,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一行7人同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赵剑岭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MK.COM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接待。

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MK.COM李云梅院长围绕鲁班工坊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各鲁班工坊建设概况及未来持续发展布局作了详细讲解,并指出,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集中展现了鲁班工坊的建设历程和成效,全方位展示了天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取得的优秀成果。参观期间,代表团与乌干达在我院技能培训和工程机械维修项目的参训学员,围绕培训事宜开展交流。

随后召开鲁班工坊建设座谈会,会议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主持。罗主任对鲁班工坊整体项目建设背景及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自此,鲁班工坊走向非洲大陆。天津先后在吉布提、肯尼亚、南非、马里等11个国家建成12个鲁班工坊,在土木工程、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中医中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开设了31个专业。学历层次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为非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改善了非洲青年就业,促进了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民心相通、搭建了人文交流和技术技能传播的平台。其中,埃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鲁班工坊已成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最后,罗主任表示,鲁班工坊由天津实践升级为世界品牌,充分诠释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天津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各国的交流互鉴,分享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提升非洲青年的教育质量,一起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于忠武介绍了非洲首家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的建设运营情况,以“硬联通,心相通——鲁班工坊助力培养合作国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题,介绍了学院围绕坦赞铁路、亚吉铁路等项目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概况,并指出,鲁班工坊在推广中国装备、传播中国技术、推行中国标准、展示中国职教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助力各国青年梦想起航、实现价值,更是架起了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MK.COM李云梅院长围绕建设背景、建设历程、建设成效、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埃及鲁班工坊,并表示鲁班工坊定位于“小而美、惠民生”,采取“学历教育+技术培训”的方式,中外院校合作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和优质资源,有效提升了合作国家青年的就业本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张磊介绍了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该工坊项目建设采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开展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向非洲青年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不仅硬件设施配备水平较高,而且教学模式特点突出,强调真实环境下的工程实践教学。鲁班工坊不仅服务于埃塞,也服务于整个东非。

会上,中外双方就鲁班工坊的运营模式、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代表团成员纷纷提问,并表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及与中方共建鲁班工坊的诉求。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对代表团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并就鲁班工坊的申报流程、建设标准、建设模式、建设周期、可持续运营、建立与非洲各国的长效沟通互联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希望中非双方能够一起办好鲁班工坊。

此次活动,加深了中非职业教育领域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对未来合作共赢的期许和信心。鲁班工坊建设中,创新开发出百余项国际化标准,开展了近千余人次的海外教师研修项目;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也逐步进入合作国的国家学历教育体系,成为中国分享给世界的“礼物”。如今,越来越多鲁班工坊正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在技术技能共享的同时,也向世界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