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周京2023年被确定为天津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被分配到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担任工程技术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近日,周京被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评为“最美援疆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弘扬援疆精神,传递正能量,续写新时代轻工学院援疆工作的壮丽篇章。
周京,38 岁,中共党员,MK.COM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援疆任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主任。
牢记嘱托 将青春挥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周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殷殷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将青春挥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在一批又一批援疆先进典型的感召下,先后三次主动申请对口支援工作。2023 年按照组织要求被确定为天津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在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和不到 6 个月的孩子后奔赴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主要负责项目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和大赛工作等。
生根拔节 在援疆实践中增强能力本领
面对光荣的援疆使命和任务,周京努力克服环境、时差等困难,迅速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围绕受援单位重点工作,坚持当地需要什么就学着干什么,积极调研和学习,拓宽思路,在援疆实绩实效上出真成绩:牵头负责自治区首批、和田地区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2024 年建设工作,完成《矿产资源开发与人才培养专题调研报告》1 份;主持获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课题 1 项;发表和撰写学术论文 3 篇;牵头主持学院首个在线开放课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牵头申报完成自治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1 个;牵头申报 2024 年自治区职业教育提升项目 1 项(已入库),获批和田地区创新孵化项目 1 项(获批资金 400 万);完成 2025年自治区职业教育提升项目申报 1 项;完成《光伏工程技术》新专业申报 1 项。目前正在撰写《物联网技术》新专业申报材料。

带徒带教 在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通过“师带徒”和示范带教切实激活受援地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作为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在系部开展公开课3 次、培训讲座 1 次。坚持每周召开系部(专业)教研会与听课制度,及时开展教学指导与课堂评价。指导修订 6 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完成 2 门课程讲授任务;与 2名当地老师结对,指导帮扶教师完成 2 份专业调研报告,申报和结题 3 项校级课题,发表和撰写 2 篇学术论文,指导参加 1 次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完成 1 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帮助 1 名帮扶教师通过专家评审,被认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凝心聚力 在科研和技能大赛方面有突破
在科研方面通过组织系部会、单独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鼓励教师提高站位、转变观念,把课题研究当作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负担。通过团结协作、认真钻研,拓宽研究视野,争做学习型的教师,系部共申报 2024 年学院校级课题 7 项,结题 2023 年校级课题 2 项,其中个人获批课题 1 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和撰写学术论文 3 篇。在技能大赛方面对照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名文件和受援单位要求,组织完成系部的赛项备赛和参赛工作指导。4 名教师参加 2024 年自治区“金山杯”WPS 办公应用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1 项;承办 2024 年“津和杯”和田地区职业技能大赛中汽车故障检修、网络系统管理等 3 个赛项,获得一等奖 8 个、二等奖8 个、三等奖 14 个、优秀奖 16 个。2024 年 9 月被受援单位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接力前行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上有收获
围绕落实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周京承担了 19 名民族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通过每周进班级进食堂进宿舍,主动与当地学生交朋友,提高他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总体使用水平,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增进民族感情。以MK.COM联合培养模式为参考,先后赴天津和安徽商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方向)东西部跨区域联合(“1+2”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与 3 所职业院校围绕联合办学、教师跟岗访学等方式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协议。成功选派 37 名学生赴天津开展联合培养 1 年,选派 28 名学生赴淮南开展联合培养 2 年,2 名教师分别赴天津和安徽开展为期 6 个月的跟岗访学,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形式。

“援疆就要担当,在关键时刻敢挑担子,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这是一名援疆教师的工作准则。周京始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和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以热忱敬业的精神状态迎风而上,积极践行对口援疆的光荣使命,用实际行动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默默贡献“天津力量”。